【武漢肺炎】糞渠排氣管出事 公屋上下層感染 居民凌晨急疏散 同廈3人現病徵送院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昨新增6宗確診,累計增至42宗,當中62歲女子居於青衣長康邨康美樓A307單位,與1月30日確診的75歲男確診者寓所同廈、同為「07」單位,坐向相同,相隔10層。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到現場視察水渠等樓宇設施,發現女確診者寓所內接駁糞渠的排氣管沒密封。為安全起見,居於康美樓「07」單位的30多戶、約100名居民須於凌晨緊急疏散,入住檢疫中心至確認排氣管正常才能回家。

據了解,長康邨康美樓另有3名住戶出現病徵,分別送往瑪嘉烈、威爾斯親王及屯門醫院。

袁國勇今凌晨見記者時表示,居於康美樓的兩名患者病發相隔12天,昨視察兩患者單位後,沒發現U形渠有問題,但昨確診的62歲女患者家中廁所排氣管接駁糞渠,但沒有密封,若開啓抽氣扇,糞渠中的病毒或經空氣被抽入廁所。袁表示,這次不是淘大翻版,因SARS爆發期間淘大因U形渠乾涸出現爆發,而今次U形渠無問題。

防暴警守出入口 居民遷度假村饒館
他表示,昨晚未能逐一視察該廈07編號單位的糞渠及排氣管,最安全做法是立即撤離全座居於07單位的住戶,轉到檢疫中心居住數天,待確認排氣管正常才能回家;若有住戶出現發燒、咳嗽及腹瀉等病徵,要入院隔離治療。

大批身穿全副防護裝備的人員深夜到場,屋邨一帶氣氛頓變緊張。多輛旅遊巴先後駛至,準備緊急疏散住客,大批防暴警及軍裝警到場戒備,並把守康美樓出入口。受影響居民入住麥理浩夫人度假村、鯉魚門公園度假村、北潭涌度假營以及饒宗頤文化館。

葵青區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嘉銘向本報表示,袁國勇及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昨晚到場視察,包括視察樓宇水渠等設施;居於涉事「07」單位號碼的30多戶、約100人需緊急疏散。

昨確診患者曾到澳門
兒媳現病徵送瑪嘉烈 丈夫孫兒隔離
昨確診的62歲女子於2月3日咳嗽,同日、5日及7日曾向私家醫生求診,前日入住瑪嘉烈醫院。患者於1月18至19日曾到澳門,同住兒子及媳婦出現病徵,會送往瑪嘉烈;丈夫及孫兒沒病徵,將送隔離營。衛生防護中心呼籲曾於9日下午約2時由寓所接載患者到醫院的司機致電聯絡。

同廈首宗涉瞞報曾到內地 多街市家中活動
康美樓上月被確診的75歲男住戶,是本港第12宗個案,屬首宗「可能本地個案」。該男子於1月22日出現咳嗽及呼吸困難,24日到瑪嘉烈醫院求診並入院,14日潛伏期內曾到順德和澳門,但就診初期涉嫌隱瞞曾訪廣東順德的旅遊史,最終在內科病房留醫7天,至1月30日被發現確診後才如實上報。

衛生防護中心曾表示,該男住戶的活動範圍主要是在青衣長康邨家中或到附近街市買菜,其間曾與親友吃過兩餐團年飯,但親友未曾到過湖北省。

長康邨康美樓屬Y2型公屋設計,1986年建成,樓高35層,每層24伙。

2003年3月底,大批淘大花園居民感染SARS,成為當年疫潮中最嚴重「疫廈」,共有329人感染,42人死亡。事後發現是與U形渠設計有關,懷疑有患者糞便中的病毒,經污水渠傳到其他住戶。

此外,據了解,將軍澳醫院昨新增一宗初步確診個案,患者為72歲男子。

武漢肺炎

【武漢肺炎】公布檢疫細節拖足2日 內地入境人士僅居家隔離

政府星期三宣布,引用《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制定附屬法例,所有從內地回港人士必須強制檢疫14日,星期六凌晨十二點生效。政府拖足兩日才公佈草擬內容及執行細節,在措施實施前6.5小時前,才交代執行細節。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和官員在下午五點半見記者,指內地入境人士家庭成員毋須隔離,而違反強制措施即屬違法,違法者最高罰款2.5萬港元和監禁6個月。

記者問到內地入境人士家庭成員為何不需要隔離,食衞局副秘書長鄭鍾偉表示,已有相關量度體溫及其他措施作防護。

四類人士可獲轄免強制檢疫,包括供應香港正常運作、香港人日常生活物品及服務、涉及政府事務運作必要事務、對保障港人安全、健康、健康、處理公共衞生緊急事務運作屬必要,和有關個案情況極奇特殊、在其他方面符合公眾利益的人。

鄭鍾偉講述具體操作,指當相關人士入境後,當局便會發出強制檢疫令,港口衞生科職員在口岸對入境人士講述具體細節,包括法律後果,和入境後的14日內不能出境。鄭鍾偉提到,如入境人士的入境簽證不足十四日,將不獲入境。他表示,當局將會安排突擊檢查,「第一日將會嚴密啲。」

記者問到,家居檢疫人士是否需要戴上電子手帶。鄭鍾偉表示,當局會按風險評估決定,目前並沒有相關安排,但不排除如有人離開家居後,將要戴上手帶。

針對執行細節,任何強制檢疫人士在任何時候都必須留家中,每日量度體溫和戴上口罩。香港居民可以在家居作檢疫,親友可提供食物及必須品,遊客則會在酒店及家居作檢疫,如沒有居住地方將會送到政府安排的臨時住宿設施。

張建宗補充指,上述四類人士仍要每日量度體溫,而為了確保物資不受影響,跨境貨車司機、抵港貨運機組人員和漁船人員等同可獲豁免。

昨日經深圳灣口岸入境香港的入數大升,保安局局長李家超稱,屬預期之內和可以理解。他反斥如不看兩度關閉口岸後的減少人流數字,而只看昨日的數字是以偏概全。李家超強調,因為不同人士可能需要在措施生效前,作即日來回辦理事務,「可以理解」。

武漢肺炎本地確診個案今日新增一宗至25宗,張建宗強調政府已及早減少人口流動和社交措施,形容是努力防控,重申當局已作「及早識別、及早檢疫、及早隔離,和在社區開設指定診所,稱政府沒有擠牙膏。

此外,張建宗宣布,將延長公務員在家工作安排至2月16日,政府所有諮詢和法定組織在未來兩星期亦不會開會。他強調,當局已積極減少中港兩地的人口流動,多次重複引述早前的暫停往來湖北的高鐵和航班,及減少出入境口岸等措施。

在記者會開場時,張建宗又「澄清」表示,香港主要食品和日用品如食米和蔬菜等的供應正常,呼籲市民不要搶購和輕信謠言。對於有醫護人員一連五日罷工,要求當局對內地全面封關,張建宗借題發揮,促請缺勤的醫護人員重返工作崗位,「立即停止罷工」,以履行醫護人員的「天職」。

對於政府檢疫措施不足,張建宗呼籲區議員及地區人士不要再意氣用事,希望社會能包容,「係共融嚟。」他表明,當局將徵用美孚饒宗頤文化館的翠雅山房作檢疫中心,希望相關人士能停止誇張事件,一起為抗疫努力。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則稱,新增個案的本地比例越來越高,可見家庭傳播的風險很高。她表示,昨日已獲入境處協助,為懷疑及確認個案的患者提供準確資料作診斷及識別。

多名官員一起出席記者會,包括律政司司長鄭若驊、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羅智光、衞生署署長陳漢儀等,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和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均沒有戴上口罩。

【武漢肺炎】或現隱形傳播 不排除社區爆發 + 25歲男子確診感染新型肺炎

本港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進入新階段,昨日首現死亡個案,居黃埔花園的39歲男患者留醫4日後不治(見另稿);同時昨新增3宗無外遊的確診,即5日內發現5名病源不明病人,令本港個案增至18宗。3患者入公立醫院前分別向7間私家診所或醫院求醫,當中二人居於觀塘及九龍城,經歷近半個月至昨天才確診;另一人25歲,是本港最年輕確診者。衛生防護中心稱本地或有「隱形傳播」,不排除社區將爆發大型傳播。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說,本港已進入「疫情新階段」,出現無外遊又無接觸輸入個案的確診,已陷險境,促市民遵從個人衛生措施,否則可釀成武漢的形勢。

3人曾7處私家求醫 25歲男確診
昨日新確診的64歲女子在佐敦恆豐中心經營時裝店,上月23日開始咳,30日發燒,曾向兩名醫生求診,至本月1日轉差,到伊利沙伯醫院留醫,需插喉,並一度入內科病房。另一名確診者為60歲退休男子,上月22日開始發燒,曾到4間私家診所求醫,31日到聯合醫院,因輪候時間太長轉到將軍澳醫院求診並入院。二人昨被轉送瑪嘉烈醫院。

此外,一名25歲男子於威爾斯醫院確診,他2月3日到威院急症室,因有肺炎迹象和發燒,送入隔離病房。浸會醫院表示,該患者上月14日因流感到該院求診,其後29日因腸胃炎求診,至本月3日再因不適到該院,X光檢查懷疑為肺炎,院方建議他到醫管局。該院稱沒收到曾與該病人接觸的職員表示不適。

中心稱未來14日關鍵 研究指病毒可留環境數日

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稱,昨兩宗(第16及17宗)確診屬本地感染,加上早前已有兩宗確診個案無法找到病源、不排除為本地感染,顯示本港或已出現找不到傳播鏈的隱形傳播,不排除社區內將會爆發大型傳播。她又說,現時4宗本地或懷疑本地感染都是在上月22日左右發病,未來14日是關鍵,若再發現更近期發病的本地感染,或顯示有本地傳播風險。

對於需否擴大呈報準則,張竹君稱醫管局已為所有肺炎個案做化驗,每日化驗500至600宗個案,但承認不少患者要入院一段時間才發現肺炎,但若要為所有輕微流感徵狀的人化驗,每周會有數千宗個案。

至於要如何找到社區內的「隱形病人」,張竹君說,部分患者徵狀輕微,若沒病徵、沒進入醫療系統,難以被發現。她又說,有研究顯示病毒可留在環境當中數日,市民要特別留意個人衛生。

「疫情新階段」 袁促遵所有個人衛生措施
袁國勇說本港已進入「疫情新階段」,首階段只有輸入個案,到第二階段有輸入個案感染本地人,目前為第三階段,出現無旅遊史或接觸過輸入個案的本地個案。他估計將有愈來愈多本地個案湧現,目前已陷入險境(dangerous situation),促所有香港市民必須遵從所有個人衛生措施,否則香港或會發展至深圳甚至武漢的形勢。

中大醫學院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表示,首兩個懷疑本地個案曾坐郵輪和到過澳門,有可能從外地感染;但較新兩宗個案無外遊史,情况較令人擔心,如愈來愈多無外遊確診,將進一步確定病毒已入社區。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估計,社區已出現很多隱形患者在傳播病毒,現很難找出社區感染源頭,只能做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免病毒在社區進一步擴散。他認為目前已錯過封關最佳時機,但若有再進一步更果斷邊境措施,減少兩地人流和病毒再傳播,是「好過不去做」。

———————————————————————————————

衞生防護中心公布,一名25歲男子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現時情況穩定;本港至今累計確診個案共18宗。

患者居於土瓜灣馬頭圍道183號,過往健康良好。他上月28日出現發燒,翌日出現咳嗽、流鼻水和腹瀉,同日到香港浸信會醫院求醫。他2月3日再到浸信會醫院求診,被轉介至威爾斯親王醫院入院接受治療。

據病人稱,他於潛伏期內沒有外遊。病人妻子沒有出現病徵,被送到檢疫中心接受檢疫。

病人2月3日下午約二時從浸信會醫院乘坐的士到威爾斯親王醫院,防護中心呼籲的士司機致電中心熱線。

防護中心表示,連同昨日下午公布的兩宗新增個案,本港至今累計確診個案共18宗。兩宗個案分別涉及一名64歲女子和一名60歲男子。

女病人居於九龍常盛街半山壹號,過往健康良好。她自上月23日出現咳嗽,曾向私家醫生求診,上月30日開始發燒,並向另一名私家醫生求診。她上周六出現呼吸困難,到伊利沙伯醫院求醫並入院接受治療,前日被轉送瑪嘉烈醫院,現時情況危殆。據其兒子所供資料,病人於潛伏期內沒有外遊。

至於60歲男病人則有長期病患,居於藍田康田苑裕康閣。他上月22日出現發燒及肌肉痛,自上月30日出現呼吸困難,同日到基督教聯合醫院求醫,其後到將軍澳醫院求診並入院接受治療,現時情況穩定。據病人稱,他於潛伏期內沒有外遊。

防護中心熱線2125 1122昨日起延長運作至午夜12時,截至今日凌晨,共接獲4,333個查詢。

防護中心並設有專題網頁,提供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每日上午9時及下午6時在網上更新接獲通報個案最新資訊,進一步提升發放感染個案效率。

【武漢肺炎】[香港] 最新新聞消息

【最新】林鄭:不符使用要求的官員不准戴口罩

【Now新聞台】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已下令不符使用要求的官員不准戴口罩。

武漢肺炎 - 林鄭

林鄭月娥出席行政會議前表示,全球口罩供應緊張,在內地採購不成功,需要謹慎使用口罩;而參考世衛1月29日指引、其他地方的安排及內部意見,認為有空間減少使用口罩。她已向部門發出指引,生病、負責前線服務及到人多密集地方的員工,才應使用口罩。

她又說,若官員並非患病等理由,要求他們不准佩戴口罩。

黃埔花園39歲確診新型肺炎男患者死亡 成本港首宗死亡個案

【有線新聞】早前確診新型肺炎39歲住黃埔花園的男人死亡,是本港首宗死亡個案。據了解他情況一直穩定,朝早心臟停頓,他的母親早前亦確診。

死亡的39歲男病人住在黃埔花園11期1座,他在1月31日發燒到伊利沙伯醫院求醫,被送去隔離治療,之後確診新型肺炎。他1月21日曾經乘高鐵到武漢,兩日後由長沙南返港。他入院後一直情況穩定,但早上突然轉差,心臟停頓死亡。

他72歲、有長期病患的母親,在2月2日亦都確診。她與兒子一起居住潛伏期內無外遊,發病時正在鯉魚門渡假村

接受隔離檢疫。衞生署推斷她是被兒子感染,她其餘四名家居接觸者包括媳婦、孫兒、孫女及家傭現時仍在隔離營。

消息指再多一人確診新型肺炎

【有線新聞】消息指,再多一名女病人初步確診新型肺炎,該名女病人昨晚由救護車轉送到瑪嘉烈醫院隔離,醫護人員穿著防護裝備將她送入醫院。她有上呼吸道症狀已經一個星期,周日入住伊利沙伯醫院普通病房,肺片有花,周一情況急速轉差,送去隔離病房並插喉,她自稱14日內無外遊。

【武漢肺炎】有人拍到武漢第五醫院5分鐘搬出8具屍體

武漢肺炎疫情爆發至今,當局仍在掩蓋真相,真實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成謎。武漢網友方斌實地探訪武漢第五醫院,拍到到院方五分鐘內竟搬出8具屍體。在視頻上網發佈到海外之後,該網友被當局找上門抓捕,因視頻已廣泛流傳,引起海外關注,方斌不久後被釋放。

推特上2月1日推文爆料,有武漢網友親赴武漢第五醫院,目睹在短短5分鐘內搬出8具屍體,他還親眼到正在死去老人的慘狀,並感嘆當地媒體全都不來報導!這位前去第一線的網友,在武漢醫院拍下珍貴的視頻已在海外網絡公佈。

回顧

然後很快,就有人想去抓那拍片的人了。

現在聲稱是拍片的人已被釋放,這事對大眾又會有甚麼啓示呢?

【武漢肺炎】民意調查:市民對政府極為不滿  8成受訪者支持「全面封關」  6成支持前線醫護罷工

武漢肺炎疫情不斷蔓延,本港確診數字上升至共10宗。香港民意研究所公佈有關「武漢肺炎」的民意調查,結果發現市民對政府極為不滿。有8成受訪者支持「全面封關」,有逾6成人支持前線醫護人員發動罷工。

香港民意研究所公佈有關「武漢肺炎」的民意調查,結果發現市民對政府極為不滿。有8成受訪者支持「全面封關」,有逾6成人支持前線醫護人員發動罷工。

民研於本月底,以網上調查形式,收集1,315份樣本。

首條問題為「你有多滿意或不滿香港政府應付俗稱武漢肺炎的表現」,結果發現滿意的有11%,一半半的有14%,不滿的有75%。

武漢肺炎

第二條問題為「有意見認為政府應該即時禁止所有中國大陸居民入境香港,俗稱全面封關,你有多支持或反對全面封關」,結果發現支持的有80%,一半半的有10%,反對的有10%。

武漢肺炎 香港封關

本港錄得8宗武漢肺炎確診個案,部份並非本港居民。有公立醫院病人或家屬隱瞞曾到內地高危地區,醫管局表示,已委託律師研究瞞報的法律責任,而基於現時政策,若屬懷疑病例要接受隔離,非本港居民可豁免醫療費用。

第三條問題為「若果政府未能有效處理疫情,你有幾支持或反對前線醫護人員發動罷工」,結果發現支持的有61%,一半半的有7%,反對的有32。

牛油咖啡減肥法

牛油咖啡做法十分簡單,只需要一杯黑咖啡,再加入無鹽牛油即可。先準備好牛油(一茶匙左右份量),加入熱的黑咖啡,再充分攪拌再飲用。

牛油咖啡可以刺激身體的新陳代謝,並能讓身體更有效轉化脂肪為熱量,有利減肥瘦身。如果能配合2-8飲食法,即早餐後到下午二時才再進食,另外,晚餐要在晚上八點前完成。這樣可以幫助身體減重消脂。

但要留意這款牛油咖啡含的熱量不少(大約一百卡),所以,絶對不能多喝。每天一杯就可以了。

區議會商撤旺角行人專區 表演者憂遷他處流失觀眾

油尖旺區議會最新議程有建制派議員提出撤銷旺角行人專用區的議案,將於下周四(24日)討論。有泛民議員反對有關議案,認為首要凝聚各持份者的共識,以平衡各方權益,建議加入監管和發牌制度以保留行人專用區。有街頭表演者認為,現時無法例規管街頭表演,冀政府設發牌制度為噪音、阻街等訂立標準。

有關撤銷旺角行人專用區的議案由經民聯陳少棠、莊永燦、黃建新、黃舒明提出,認為近年針對「表演」噪音滋擾投訴不斷,強烈要求運輸署及各相關部門研究終止「旺角西洋菜街行人專用區試驗計劃」,改善居民生活;以及要求民政事務局牽頭在全港各區物色合適街道及場地,重開行人專用區,供街頭表演愛好者推廣本地藝術文化。
公民黨油尖旺區議員余德寶周日到旺角行人專用區收集民意,認為表演者、商戶和居民之間未有對是否撤銷行人專用區達成共識。他說,有居民和商戶認為專用區存在噪音和阻街問題,惟他接觸過的部份表演者同意政府發牌監管。他認同噪音和阻街等問題影響民居,但認為撤銷行人專用區並不能解決問題,只是將問題擴散到其他地區,「即使你話搵一個遠離民居嘅地方,但噪音同阻街問題都仍然存在,只係轉移其他地區」;又指政府長遠應設發牌制度,包括訂明噪音標準等規例,有效監察表演者,方為治標治本的方法。
旺角行人專用區在2014年1月中旬起縮減實施日數,由每星期七日減至只會在周六、周日及公眾假期才開放作行人專用區。不過,新措施推行後,警方近年收到有關噪音投訴的數字不跌反升,2013年收到1,061宗投訴,發出9張傳票;但去年收到1,216宗投訴,發出77張傳票。余說:「轉捩點就係以往啲表演者有自己協調,有啲(星期)一、三、五,有啲二、四、六,相對減輕噪音同阻街情況,但而家得兩日,啲表演者就會一齊出嚟,變相情況嚴重咗」。他認為,政府現時取態是「愛理不理」,「盡量唔去掂行人專用區呢個計時炸彈,但唔掂唔代表唔會爆」,又指警方、食環署和環保署在執法上有難度,「因為冇條例喺度呀嘛」,相信日後由民政事務局作統籌角色,連同食環署、警方、環保署、運輸署等跨部門合作和執法,有助改善現時「三不管」的情況。
街頭表演花式足球約6年的Lyson表示,支持政府發牌和規管旺角行人專用區,認為針對噪音問題可設立限制,「到底點為之大聲,咩係細聲」。他又指,不選擇西九文化區和觀塘海濱花園等一帶表演,原因是旺角觀眾多,而其他地方不是地方偏遠,就是燈光照明不足,「西九可能冇乜人睇,咁我點解唔喺旺角,人又多啲,又少監管」,又指「試過去銅鑼灣、尖沙嘴表演,但好多人投訴,警察好快就嚟做嘢」。
在附近居住的中三生劉同學表示,家中平日都是關上所有窗戶,仍覺得很嘈,又指噪音令她難以溫習,平日要到圖書館和咖啡室,「真係好煩囉佢哋」。她說:「可以接受有人表演,但唔好咁嘈。」期望政府能發牌監管限制行人專用區的使用,「希望係方便啲人購物,而唔係咁樣去唱歌,影響到市民」。大學生吳先生指,旺角行人專用區充滿不同表演是香港風貌之一,希望維持現狀,但認為現時仍有噪音問題,可以限制開放時間,對當區居民滋擾減到最少。

院舍職員無良涉抱自閉童撼頭埋牆

虐兒特殊教育學校

匿名告密短訊揭發事件
涉事為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培愛學校,是一間肢體殘障學校,同時取錄有其他殘障的學童,設有宿舍服務。男童父親陳先生表示,其子智商如四、五歲幼童。在前日,陳先生接獲一匿名短訊,指其子在本周二早上有情緒問題,之後疑被一名宿舍男職員施虐,陳先生形容該男職員身形魁梧,「成個人抱起我個仔,個仔雙腳離地,跟住將佢個頭撼落牆度!」男童受驚大喊,但該職員未有停手,更疑揪住男童衣領把他由飯堂拖出走廊。

陳先生知悉事件後非常震驚,隨即到學校了解。陳先生引述校方稱事件屬實,贊成報警處理。陳先生指事後查看兒子身體,幸無發現明顯傷痕,但他擔心事件已對兒子造成心理陰影,會密切留意兒子的情緒變化。
閱讀全文〈院舍職員無良涉抱自閉童撼頭埋牆〉